实现原始创新光华科技电池回收项目获广东省科技奖进步奖一等奖

日期: 2024-07-09 14:02:34 作者: 新闻动态

  4月15日,广东全省科学技术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奖等奖项。记者获悉,由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奖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创新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攻克了传统湿法流程存在的瓶颈问题,总体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2月10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意在解决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核心问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文件提出,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快速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 促进工业资源协同利用,着力提升工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文件的发布,与新能源车市场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784万辆,其中纯电车为640万辆。2021年新能源车退役电池约为25.2万吨,业内预测,预计2030年将达到237.3万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或将超400亿元;到2030年,三元锂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将造就千亿市场。

  事实上,电池退役不等于电池报废,目前业内主要是通过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推动资源使用最大化。《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再生利用技术上实现集成创新,有效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痛点。具体而言:该项目基于失效三元锂电池废料的组元特性,通过高效转化与精深分离两大技术方法,创新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攻克了传统湿法流程存在的瓶颈问题。

  记者获悉,该技术成果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评价,中国工程院张文海院士、邱定蕃院士等一致认为项目的总体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业内一致认为,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是从“黑色”到“绿色”,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就是打通了“绿色”到“绿色”的闭环,否则就可能从“绿色”回到“黑色”。“做好动力电池回收,才可能正真的保证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形成真正的绿色闭环。”光华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广东一直致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2020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已涵盖电池、电机、电控、其他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等环节,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光华科技几年前就先人一步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和综合利用,2018年成为首批符合国家工信部颁布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是广东省首家获“白名单”的企业,补齐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闭路循环的关键环节。

  本次获奖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已在广东多地扎实显现,并开始向全国辐射。自2019年1月实现技术整体工业化应用以来,光华科技生产的电池级产品和电子级产品应用于新能源、电子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累计新增销售5.7亿,新增利润7453万,新增税收7526万。依托该技术,目前光华科技在汕头建成了年处理1万吨退役锂电池生产线万吨退役锂电池梯级利用和拆解分类产线,并形成成熟的商业化推广模式,将助力粤东地区新能源产业升级,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建设,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

  有专家表示,光华科技的这一项目,突破了行业难题,创新程度高,对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推动了锂电池回收行业技术进步,将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光华科技始创于1980年,在化学品合成、分离、纯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企业主要以高性能电子化学品、高品质化学试剂与专用化学品、新能源材料和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为主导,同时提供其他专用化学品的定制开发及技术服务。

  光华科技与北京科技大学的紧密合作,是这项新技术的成功研发的重要基础。2003年,北京科技大学承担了我国首个电池回收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开始退役锂电池循环利用的研究,2017年双方开启产学研合作,2019年双方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单位获批广东省首个锂电池回收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据介绍,双方合作开展的失效锂电池多元素梯级回收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关键技术,在三元锂电池废料的工业生产线实施工业化应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以牵头单位起草完成团体标准3项,另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1区SCI论文10篇,影响因子总和105,两篇被选为绿色化学杂志当期封面论文,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光华科技除了逐渐完备自有的研发力量外,还坚持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自2003年开始,已通过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包括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20余家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合作。同时,也会因应项目实施的不一样的需求,以“院士工作站”、“科技专家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借力高校院所的优势资源,成为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助推器”。“我们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及丰富的科研资源,实现了技术、人才、资金和经营管理等要素的最佳组合,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光华科学技术工作人员说。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己检查相关内容。)

  国际形势等多因素拉涨了公司制作成本,引发“连锁反应”。部分企业和受访人士呼吁多措并举保供稳价。

  西部矿业集团近年来从人才工作、科学技术创新和智慧矿山改造等方面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优势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绿色发展道路。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