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走进绵阳永磁材料“超级工厂”→
新材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方向,在绵阳,巨星永磁建成了全球单体最大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园区,投入生产不到一年,这个新材料“超级工厂”展示出了怎样的创新势能?又是如何向新而行的?
3月11日晚,《四川新闻联播》重点报道了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这个新材料“超级工厂”。
钕铁硼作为当代磁体中磁性能最强的永磁体,是电磁转换的关键性材料。2个多月前,在位于绵阳的巨星永磁研发室,一款名为“无重稀土N56H磁钢”钕铁硼产品诞生了,这是行业内无重稀土工艺新的性能记录,理论上可以在120℃环境下稳定工作。
这个之前哪怕是用重稀土都做不出来,更不用说无重稀土,挑战了我们行业里的不可能。
在会议室里,研发技术人员正在讨论怎么样改进气流磨设备的喷嘴等组件。设备结构及工艺优化后,能大大的提升钕铁硼的矫顽力,增强其抗退磁能力。
我们目前了解到,整个行业对这个工序的理解还比较有限,包括我们咨询了设备厂家,他们对这些设备其实都没有做相应的仿真(实验),我们除了这个喷嘴之外,其他的旋风分离器,包括整个磨室,都进行了仿真(实验),预计今年在这项技术上会有突破。
瞄准工艺难题,解决技术瓶颈,目前,巨星永磁已拥有晶界优化、成本节约型高效晶界扩散技术等核心技术。同样,智能化也为公司能够带来了更多的成长空间。眼前这个设备正在对充磁前的产品做自动拍照,它可以及时呈现出外观、尺寸、气泡、凸点等方面的检测结果,并完成自动分类。
目前,我们每分钟能达到165(片),后面这个(速度)还会提升,下一个阶段至少(每分钟)要上170(片)、180(片)。
通过检测、完成充磁,每天,多达30万片的永磁材料在这里被统一包装,等待发往下游企业。
而依托绵阳大院大所和科研基地多的优势,巨星永磁还合力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与西南科技大学在内的高校院所,在研究院建设、人才教育培训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我相信,随着整个产业的铺开,我们合作的东西会慢慢的多,包括校企合作、人才教育培训和一些定向专业相关知识课的开设。我们共同来开发,争取在一些关键产品上进行突破。
将四川稀土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创新制造优势,绵阳发挥产业“磁吸”作用,以打造专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快速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高度融合,朝着千亿级的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迈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集群集聚在推进“智改数转”、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推动磁性材料产业向高性能永磁材料、永磁电机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建设具有绵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