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重大科研成果 密集发布

日期: 2024-05-03 02:06:19 作者: 企业新闻

  10月10日,聚焦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建设,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海铃计划”团队获重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同时,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蓝图也正式发布。

  “海铃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发起并牵头,旨在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景益鹏担任项目负责人、李政道学者徐东莲担任首席科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表示,“海铃计划”将通过捕捉高能(亚TeV到PeV量级)天体中微子来探索极端宇宙,为我国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加速构建我国完备的多信使天文网,推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海洋地理、海洋生物等前沿交叉研究,孕育多项原创科学发现,为人类文明做出重要的科学贡献。

  据悉,中微子天文学思想起源于1960年。当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筹建性能更为优化的二代中微子望远镜,在提升探测灵敏度的同时更精确地定位中微子源。二代望远镜的建成,有望催生中微子天文学和基础物理学的新突破。

  “十二五”以来我国在深海工程技术方面的快速的提升,使得在我国建设深海中微子望远镜成为可能。此外,我国在多波段望远镜、空间引力波和低能中微子观测站均已有布局,海铃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将填补我国多信使天文观测网中尚且空缺的重要一环,极大促进和完善我国建立的多信使天文观测网。

  2021年9月初,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海铃探路者”项目团队完成首次海试任务。本次海试成功测量了预选海域的深海流速、原位海水光学性质、放射性本底,验证了候选海域作为中微子望远镜台址的可行性,为“海铃计划”的后续推进奠定了基础。

  海铃团队在这些重要结果基础之上,完成了海铃中微子望远镜的概念设计,相关论文于2023年10月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杂志。论文证实了预选台址拥有建设中微子望远镜的良好深海环境,其海水的光学属性满足建设大型望远镜阵列的要求。基于上述结果,项目组利用上海交大“思源一号”科学计算平台做模拟计算,正式提出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的概念设计。

  “海铃计划”将分步实施。2022年底,在科技部、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支持下,海铃一期项目已启动。海铃一期拟在选定海域建设10根望远镜串列,并通过长距离海缆连接南海某岛基地。预计2026年变成全球首个近赤道的小型中微子望远镜,开展对银河系内外的天体源搜索,并完成建设大阵列的全链技术验证。海铃计划的终极大阵列将包括约1200根望远镜串列,超越升级后的冰立方,预期在2030年前后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微子望远镜。

  过去,研究界一致认为,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与其本征亮度相关。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副教授蔡振翼和教授王俊贤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

  类星体是一类非常明亮的河外天体,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持续吞噬所处星系核心区域的气体。巨大的引力势在气体形成的吸积盘上得以释放,转化为热能和电磁辐射,使得星系核心异常明亮。类星体也因此被称为宇宙中的“超级巨兽”。

  9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工程技术团队成功实现20MW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成为能对兆瓦级永磁风力发全系列机型整体充退磁的技术团队,使我国风电绿色制造实现里程碑式高质量发展。

  针对过去“先充磁后组装”的制造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型永磁“无磁装配-整体充磁”方法,并在湘潭电机有限公司和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成功应用。该方法在提升永磁电机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实现快速充磁的同时,整体充退磁技术还具备低能耗快速退磁能力,在退役永磁风电机组的绿色再制造方面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记者还获悉,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团队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片上学习(机器学习能在硬件端直接完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在支持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望促进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科学》。

  该芯片包含支持完整片上学习所必需的全部电路模块,成功完成图像分类、语音识别和控制任务等多种片上增量学习功能验证,展示出高适应性、高能效、高通用性、高准确率等特点,有效强化智能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学习适应能力。相同任务下,该芯片实现片上学习的能耗仅为先进工艺下专用集成电路(ASIC)系统的3%,展现出卓越的能效优势,极具满足时代高算力需求的应用潜力,为突破冯·诺依曼传统计算架构下的能效瓶颈提供了一种创新发展路径。

  振华股份10月10日公告指出,截至2023年8月25日,企业主要从事液流储能工艺路线人,专职研发团队由复旦大学博士后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牵头,学术背景及工作经历涵盖电化学、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微电网等方向。

  公司将通过“实验室+试验线”的空间载体提供相对完善的研发应用条件,以产研一体化模式使不同技术及工艺路线的研发思路得以交叉印证,有望迅速获得放大实验的机会,促进研发成果有效转化。

  恺英网络此前公告表示,公司密切跟踪新技术的发展。2023年4月23日,复旦大学与子公司上海恺英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签署《软件定制开发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利用AIGC与AI NPC相结合推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新研发技术与应用。双方一同探索将AIGC技术运用到游戏产品AI NPC研发中,打造互联网产品更加精确和逼真的人工智能处理,来提升产品体验,让玩家体验到真实的游戏环境。

  冠龙节能也表示,公司通过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相关传感技术研究院、节水节能科研机构等合作,获得更多的技术上的支持和人才资源,从而加速产品研制和技术创新的进程。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