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实业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19 07:43:06 |   作者: 手持平板

  1.轴承产业政策。轴承作为机械工业使用广泛、要求严格的配套件和基础件,我国对轴承制造业一直重视,国家有关政策助力轴承行业发展,为轴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2019年,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18种轴承列为鼓励类产品,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基础零部件。2021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发布《全国轴承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我们国家轴承产业由全球轴承产业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提高国产轴承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满足主机配套需求并替代进口。2023年,宁夏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装备制造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2027年)》,将精密轴承装备列入发展重点,其中以国产化替代、集群化发展为主线,加快推动轨道交通轴承(轴箱轴承、齿轮箱轴承、牵引电机绝缘轴承)、高档汽车轴承、精密工业轴承、特定种类设备轴承、大型风电轴承成为区内政策助推方向,在相关行业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引导推动下,将促进行业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步伐。

  2.轴承行业产业链情况。轴承行业上游企业最重要的包含特种钢材、铜材、非金属材料等供应商,下游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高端装备、机器人、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纺机、农林机械、国防、能源、航空航天及轨道交通等领域。

  (1)下游领域仍在不断拓展。轴承下游领域仍在不断拓展,其中风电行业装机量持续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机器人行业销量激增、高铁里程和动车组仍有增长,上述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有望带动细分市场的轴承及滚动体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2)大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生产对本土产商造成威胁。我国轴承生产商跟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优秀厂商在生产技术、生产装备、检测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轴承行业大型跨国公司先后在我国新设立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随着上述大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生产,未来外资企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量将进一步增加、定价逐步降低,中国本土厂商将面临挑战。

  4.行业特点。轴承作为各类机电产品配套与维修的重要机械基础件,具有摩擦力小、易于启动、升速迅速、结构紧密相连、“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高、适应现代各种机械要求的工作性能和常规使用的寿命长及维修保养简便等特点,其性能、水平和质量对主机的精度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大范围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023年宏观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市场需求持续萎缩的不利,部分轴承产品营销售卖价格下降,据轴承行业协会统计,144家轴承企业共计生产轴承77.86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4.86亿套,同比增加6.65%;轴承销售量为79.29亿套,较去年同期减少0.65亿套,同比减少0.81%;轴承出口销售量为21.55亿套,较去年同期减少1.16亿套;同比减少5.1%。在轴承市场需求下滑、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叠加需求疲弱等周期性因素影响,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走弱“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虽然波动修复但整体仍保持低位运行状态趋势。据轴承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139家轴承企业共计生产轴承70.97亿套,较去年同期减少10.14亿套,同比减少12.5%;轴承销售量为77.69亿套,较去年同期减少1.26亿套,同比减少1.59%;轴承出口销售量为22.39亿套,较去年同期减少2.64亿套;同比减少10.56%。累计完成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080.81亿元,同比减少1.42%;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的企业为59家,占139家企业的42.45%。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的企业为80家,占139家企业的57.55%;持平的0家。累计完成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105.12亿元,同比增加1.90%;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的企业为62家,占144家企业的43.06%。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的企业为82家,占144家企业的56.94%;持平的0家。

  5.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在石油机械、冶金轧机、轨道交通、铁路货车轴承等产品领域,公司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三个科研平台,不断向高的附加价值的高端轴承领域开拓,先后推动了滚动轴承动态有限元仿真分析系统研究、风力发电机绝缘轴承研制、进口替代煤炭刮板机轴承研制等重大课题。

  在船舶电器方面,根据国防白皮书《中国军事战略》中海军发展趋势,我国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印发《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桂林海威是该细分行业中市场占比最大的企业。桂林海威船舶电器有限公司几十年来主要是做水面舰艇设备的研发和配套生产。公司不遗余力自主研发,掌握了该细致划分领域的核心技术,曾获得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奖一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具备军工生产相关资质。

  公司从事的主体业务为轴承、船舶电器的生产与销售。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大多数来源于轴承业务,产品主要使用在于石油机械、冶金轧机、重载汽车、轨道交通、铁路货车等领域。船舶电器产品主要使用在在大型船舶上。

  1.采购模式。公司坚持采购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和自主采购模式,采购类别包括轴承钢、有色金属、锻件、轴承配件、电子元器件、工具刀具、设备等。同时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管理合格目录,严格准入机制。

  2.生产模式。企业具有轴承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生产工序最重要的包含:钢材-锻造-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装配-产成品。产品以自制为主,分工协作为辅。生产多采用“以单定产”模式,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和对市场预测判断,针对少量产品采取“预测生产”的方式。

  3.销售模式。公司基本的产品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销售是生产经营的中心环节,采购、生产均围绕销售进行,公司收到意向性订单后,由研发技术部门组织技术对接或新产品研究开发,试制成功后组织生产。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公司结合真实的情况,从经营方面出发,在管理和运营层面进行了优化,具体策略如下:1.调整产品结构。公司逐步加大研发力度,聚焦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开发,以提升产品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同时,优化现有产品结构,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低竞争力的产品,提升整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降低成本。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降造成本。例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等。此外,正在探索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3.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持续加强市场调查与研究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制定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市场经营销售的策略。同时,加大品牌推广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市场份额。

  4.完善ERP系统。逐步完善ERP系统,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加强系统维护和升级工作,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综上所述,公司从多个角度入手,持续改进和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公司聚焦重点优势领域和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开发82种新产品。慢慢地增加创新平台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级轴承研发技术检测试验工程中心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目、大型特种轴承先进工艺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人才奖项目等3个重点项目验收,取得授权专利14项,参与制定区域标准1条,参加团体标准审核10条,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稳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国石油技术装备创新标杆单位”“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以职工创新创效平台为抓手,创建并由农林水财工会命名“郭强劳模技能创新工作室”、宁国运集团工会命名“高传宁劳模技能创新工作室”,在农林水财工会职工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全员尊重创新、勇于创新的氛围愈加浓厚。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18项,全年工艺执行率达到95%,技术创新管理上的水准持续提高。

  公司拥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ATF 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军工生产资质以及CRCC铁路产品认证证书等。报告期内,完成二等铂铑-铂热电偶标准装置计量标准的考核认证。多年积淀通过了多项体系认证,使得产品质量稳定,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公司拥有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大多数都用在公司产品研制开发、工艺制造技术、理化计量、标准量值传递、产品测试等综合性研究,装备了用于科学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计算机70余台,以及各类轴承测试配备及轴承寿命试验机、轴承温升试验机、各种计量检测设备236台,其中日本直读式光谱仪、德国霍梅尔T-8000轮廓仪、3米测长仪、德国蔡司金相显微镜、英国泰勒朗73圆度仪和丹麦B&K振动噪音仪等10多台先进仪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引进了国外知名品牌的金相试样切割机,提高了渗碳试样的切割质量,保证了渗碳工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购置了磷化膜测厚仪,对磷化膜硬度测量提供了数据支持。引进了污水在线监测仪,加强对污水排放指标的监测。引进了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提升了以原材料C、S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弥补了直读光谱仪对非金属元素检测的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引进了高精度全自动光栅指示仪表检定仪,提高了各类测量仪表检定的准确性的效率。购置了粗糙度轮廓仪,加强了对工序间工作表面粗糙度检验的频次,有利表面上的质量的过程控制。引进了振动测量仪及测试软件,具备了精密电机轴承的对振动要求的测试能力。购置了荧光磁粉探伤机,加强了对关键轴承零件、高端轴承零件表面及近表面裂纹的检测水平和能力。购置了轴承外圈超声波自动探伤仪,实施对铁路轴承外圈内部缺陷的超声波检测,从检验测试手段上保证了铁路轴承可靠性。引进了圆度仪及形状测量仪,提高了形状及几何精度的检测检定能力。引进了连续式球化退火炉,实现了球化退火工序的连续可控,提升了轴承零件关键项目保证能力,降低能源消耗。研发技术仪器大多数都用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试验与产品检验测试,仪器设施的利用率在80%以上,研发检测技术实力丰沛雄厚,研发设备和仪器同时具备了先进性和适用性,保障了科学技术创新的需要。

  公司主营各类滚动轴承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石油、冶金、铁路、矿山、建筑工程、重载汽车、电机等行业的主机配套,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

  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

  一是高举旗帜、固本强基,政治引领作用得到新凸显。公司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质量完成涵盖公司发展的策略及各项业务的10份调查研究报告,并逐一分解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有力促进了主题教育、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层次地融合和见行见效。认真贯彻落实宁国运集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集团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交流研讨2次,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凝聚了推动公司高水平发展的坚决意志和强大力量。进一步健全桂林海威、西轴装备公司党组织,强化了下属公司的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两个专项治理”,排查整改58项隐患问题,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矢志不移、锐意进取,市场开拓迈出新步伐。公司将市场开发作为“先手棋”,优化完善营销机制,配齐配强营销班子和队伍,进一步激发了营业销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公司经营层将市场开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带队走访频次,主动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的交流互动,强化存量市场重点用户的深度开发,新增主机用户和经销商124家,取得欧冶股份及欧贝平台制造企业供应商资质A2级认定,商品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览会、中阿企业合作洽谈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维专业研讨会等行业盛会,在与众多企业家交流学习的同时,深化了合作共识,提升了公司知名度。

  三是精耕细作、埋头实干,管理上的水准实现新突破。公司将精益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压茬推进,严格落实72项成本管控措施,分批次处置长期积压存货、设备及废弃陈旧物资,严控“四金”惯性增长,逐步降低应收账款,开发9家优质供应商,打破了长期以来地域限制采购来源的问题,降低和节约采购成本。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补贴及税收减免。深入推动铁路产品精益生产项目,常态化开展“消除7大浪费”改进活动,各分厂精细化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加强生产调度组织,产成品均衡交付率基本达到2:3:5,全年准时化生产率保持在95%以上,与2020年相比增长20个百分点,发生了质的提升。整合质检人员力量,健全质量管控机制,质量损失率同比下降12%,一次交检合格率同比上升1.8%,质量管理上的水准稳定提升,“NXZ”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采购、存货、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的系统化管理,公司“规范数据驱动流程,加快赋能产业升级”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同时也得到银川市广播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四是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人力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公司在行业中引进高层管理人员1名、技术专家3名,补充专业方面技术人员3名,进一步强化了人才队伍。通过岗位调整、岗位退出等方式推进“三定优化”工作,优化岗位43人,一线%,生产辅助人员比例由21%降至14%,节约了人力成本。完善薪酬及绩效考核体系,完成66人薪级晋级和74人薪级降级,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正向激励性不断显现,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邀请外部专家或组织高管授课等形式,举办中高管系列培训班7期,进一步提升了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和管理上的水准。加大与自治区和银川市人社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有序开展锻造工和质检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37名职工获得职业技能认定证书,举办2024年“师带徒”拜师仪式,有41对师徒结对建立关系,开启了西轴工匠精神的新一轮传承。

  五是规范运作、依法治企,重大权益事项取得新进展。我们积极开展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完成装备、进出口、物资商贸等公司股权内部划转和铁路产品CRCC资质认证转移,为公司健康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全面实施经理层契约化管理,执行月度、季度、年度及任期考核,经理层激励机制更趋完善。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和“三会运作”机制,大力推动打假和净化市场行动,完成两次线下侵权打假工作,有效维护了公司合法权益。

  2024年是公司三年发展规划的启动实施之年,也是我们圆满完成第一个金色60年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非凡。总体思路是: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精耕细作存量市场、技术引领核心产品、全方面提升管理上的水准”的经营方针,扎实开展“成本管控年”活动,大力实施市场开拓、技术引领、精益管理、品牌建设、人才强企“五大工程”,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市场开发的前瞻性和连续性不够。准确分析和把握市场的能力不强,对高端轴承市场的敏感度不够,对市场未来产品需求需要研判能力较弱。二是技术研发的主导性不强。“创新引领生产”的机制仍需完善,工艺改进和处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突出技术工艺问题滞后。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个别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力度不够,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还有待优化提升。四是内部管理需持续加强。个别年度重点工作落实不力、推进不及时,降本增效上还有进一步挖潜空间。五是工作作风仍需改进。缺乏问题导向意识,工作效率、工作主动性仍有待提升。

  实施“五大工程”。俗话说:市场为王,质量为本,金融为器,技术为魂。市场是生命力,技术是竞争力,管理是内动力,品牌是软实力,人才是生产力。做好这些工作,既是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公司三年发展规划的主要立足点、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是主动破局,大力实施市场开拓工程。健全重点客户高层互访、技术人员定期交流、合同全流程跟进等机制,精耕细作存量市场,在稳定现有客户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合同订单,加快恢复并扩大石油、冶金等行业客户。在高的附加价值且有市场容量的进口替代产品和高端产品领域深度调研、突破发力,前端主导研发技术和生产组织工作,稳步拓展增量市场,全力以赴打开市场新局面。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淘汰一批原则,动态优化调整经销商名单,提高经销商整体水平,同时要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及代理商,逐步扩大对外合作力度。加大对拥有市场资源的专兼职营业销售人员的引进力度,持续强化经营销售团队建设。

  二是着眼长远,大力实施技术引领工程。深入分析生产现状,逐步优化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严肃工艺纪律,不断的提高材料利用率。聚焦高端前沿市场需求和反馈,切实发挥重点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组的作用,潜心做好新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加大与相关企业院校研发机构的横向联系、项目合作开发、资源共享,持续完善“传统优势产品规模化、高端新产品差异化”战略策略和实施路径,真正让技术引领生产、引领核心产品,不断的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加强几个创新平台的维护和应用,为公司走专精特新道路创造良好条件。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和对外交流,加大创新人才储备力度,高效满足公司技术人才长远需求。

  三是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精益管理工程。精益管理是人人参与、天天参与的管理变革,有利于应对各种危机,能够把产能、质量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要结合发展实际,优化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努力将精益管理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业务、全流程中,全方面提升管理上的水准。深入开展“成本管控年”专项活动,切实将各项成本管控措施落到实处、做出成效。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及经营考核机制,强化月度、季度及全年考核兑现的刚性约束和正向激励,引导全员参与经营、参与指标。强化生产组织调度和准时化生产,逐步推动产能提升和效能发挥,保障生产任务完成。持续推进铁路产品精益生产项目,认真做好经验成果的总结及推广应用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考核、优胜劣汰原则,持续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优化供应商队伍。加大物资集采力度和覆盖面,充分的发挥驻外办事处的作用,确保达到提高集采产品质量、交期和成本降低的目的。有序推进设备购置及改造工作,做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ERP、MES融合升级项目、PLM改造项目实施,为建设数字化车间试点工作打好基础。

  四是塑形铸魂,大力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强化质量过程管控,常态化开展质检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努力在产品质量提升上取得重要突破,擦亮西北轴承的品牌底色。坚持客户就是上帝,逐渐完备售后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客户对公司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打假维权行动,努力维护公司良好形象。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多渠道开展广告宣传工作,持续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企业文化载体,深入推动西北轴承厂史馆建设及《西北轴承志》编纂工作,充分挖掘“三线建设精神”和“西轴精神”,大力塑造公司从严、求实、拼搏、创新的品牌内核,持续增强全体干部职员对公司品牌“前世今生”的认同感、参与感以及归属感。强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关爱员工、尊重员工,让全体员工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和谐文化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不断汇聚推动公司行稳致远的强大合力。

  五是凝心聚力,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优化招聘策略,广泛引进高层次人才、优秀专业人才和营销人才,持续改善公司人才队伍结构。坚持正激励导向,完善薪酬及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综合工时制,增加职工薪酬待遇,进一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加强中高层管理人员与行业头部企业的交流学习,今年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度开展好各类培训并确保取得实效,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能力水平。抓细抓实职业技能认定、“师带徒”及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对公司发展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优化岗位晋升通道,全力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扎实做好后备干部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储备及提拔使用工作,确保西轴事业后持续发展。

  东方锆业:2023年净亏损7763.3万元,同比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9905万元

  已有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54亿股,占流通A股66.2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05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