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废钢利用的战略意义与开放进口优质废钢相关解读

时间: 2024-05-24 22:51:48 |   作者: 台式平板

  面对疫情的冲击,钢铁行业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行业效益整体下降,但近4个月行业利润连续超过去年同期,销售利润率均在5%以上;虽然总负债随生产规模有所增长,但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债务结构逐步优化,财务费用同比下降。钢铁行业在长期资金市场上也表现稳定,宝钢股份等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债信评级水平并未因疫情发生明显的变化,与国际同行形成明显反差。这些指标稳定向好,都说明钢铁行业的发展基础健康,在国民经济中的表现积极。

  经过疫情的“洗礼”,中国钢铁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对钢铁终端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得益于钢铁行业具有产业链相对完整、市场化程度相比来说较高、技术自主性较强的产业优势;得益于中国钢铁企业苦练内功,大力降本增效,不断深化改革,公司运营效率持续提高。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时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密切跟踪钢铁产业链上下业运行状态趋势,及对钢铁行业产供销有机衔接的影响,终倡导全行业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则组织生产,防止在局部地区、个别产品和特殊时段也许会出现的结构性不平衡,同时确保有效保障下业复工复产及达产过程中对钢铁终端消费需求的阶段性增长。实践证明,我们对于变化趋势的预判是正确的,钢铁行业运行整体也保持了平稳的态势。

  钢铁生产是典型的热态连续生产流程,基本上不存在复工复产的问题,疫情期间从始至终保持着较高的开工率。自2月13日起,钢协对工信部已公告的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独立法人)复工复产情况做每日监测。2月19日,所监测的钢铁企业炼钢产能利用率为87%,炼铁产能利用率为90.8%;钢协会员企业的开工率为96%,其中长流程钢铁企业都处于连续生产状态(开工率为100%)。

  目前,钢铁行业仍然面临着原燃料价格持续上涨、出口困难等问题,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等行业三大痛点仍未解决。四季度,随着有效投资增量的回落,加之天气转冷,用钢需求强度将会降低,预计钢材市场价格将呈现小幅波动态势,行业仍将保持平稳运行,全年重点统计公司实现利润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

  废钢等铁元素资源对铁矿石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请问加大废钢利用有何战略意义?下一步,钢协针对废钢循环利用将怎么样开展工作?《再生钢铁原料》标准的制定进展如何,预计何时会出台?明年1月起,我国将禁止固体废料的进口,在新标准出台前,是否还会延续以定期配额形式进口废钢原料?

  中钢协:从美国、欧盟、日本的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历史来看,在粗钢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以废钢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短流程炼钢比重慢慢的变大,这是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钢铁积蓄量逐渐增加,奠定了加大废钢利用和发展短流程工艺奠定的基础。从生产角度讲,基于废钢的短流程要比基于高炉的长流程更节能、更环保,成本优势凸显,对铁矿石也有明显的替代作用。

  因此加大废钢利用,对于促进中国钢铁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新的钢铁工业原料需求结构,进而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近几年,我国对废钢资源的利用也在加快,2019年废钢回收量达到2.4亿吨,比10年前增加超过100%;不过,相较于目前我国约100亿吨的钢铁积蓄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电炉钢比例为10.4%,扣除我国后的世界电炉钢比例为48%,我国水平明显偏低。如何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废钢行业健康发展,从资源战略角度重视废钢资源的回收利用,提升我国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积极应对、共同发力。

  建议优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细则,适当提高增值税退税比例,统一所得税核定方法。同时,应以标准完善升级为抓手,在标准规范引领下培育一批优质废钢加工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规范废弃钢铁回收环节的秩序,解决废钢行业“小散乱”的局面。

  关于《再生钢铁原料》标准,2020年上半年,在生态环境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已着手标准编制准备工作,并多次征求相关企业和部门意见建议。10月13日,在上海召开了《再生钢铁原料》团体标准的审定会,同意将该项团体标准按照会议的要求做修改和完善,形成国家标准报批稿,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发布和实施。10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下达《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截至目前,标准编制工作组已正依照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组织召开《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启动会,目前处于标准征求意见阶段。计划在征求意见结束后,召开《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审定会,并进行标准报批。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努力下,《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有望在2020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发布实施。

  再生钢铁原料是废钢铁经过分选、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可直接应用的优质铁素炉料产品。《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对高品质再生钢铁原料进行分类及规定,同时禁止低档次、夹带危险品、污染物的废钢进口,可以规范和提升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充分的利用好国内国际高品质再生资源。从国内看,每年有2亿多吨废钢铁,经过加工处理满足国家标准后,可以直接作为钢铁工业原料;从国际上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每年废钢贸易量约1亿吨,经加工符合国家标准后进口,可以替代铁矿石资源,降低企业原料成本,增加钢铁企业的有效选项,调节国际国内市场有效供给,满足中国钢铁行业高水平发展的需求。该标准的实施能大大的提升再生钢铁原料资源的保障能力,对发展短流程炼钢,提高电炉炼钢比例,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助力钢铁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坚决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态废料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相关企业逐步减少废钢铁进口。而《再生钢铁原料》有别于洋垃圾,国家标准有望2020年年底前发布实施,是为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充分的利用国内国际优质再生资源提供了路径。届时,无论是从政策要求上,还是从实际的需求上,都不要进口过去意义上的“废钢铁了。

  在保障铁矿石供给、促进铁矿石市场稳定和优化定价机制等方面,钢协未来有哪些工作规划和机制?

  中钢协:今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大宗原料价格均大幅度下滑,唯有进口铁矿石的金额坚挺,5、6月份连续走高后一直维持在100美元/吨以上,进入8月份后上涨至120美元/吨以上,并持续至今。总体来讲,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但在铁矿石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阶段性的期货过度炒作与定价机制不完善等往往导致价格明显偏离现货市场供需基本面,企业效益因此下滑,严重影响钢铁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此,钢铁协会先后向有关部委呈报了一系列建议和报告,建议继续推动降低国内矿山综合税费负担、提高国产铁矿供给,积极地推进海外资源开发,增加废钢铁资源回收利用和放开进口,多措并举推动解决钢铁原材料保障问题。

  同时,钢铁协会也支持和呼吁钢铁和矿山企业应逐步加强沟通,保持和扩大现货市场流动性,多利用现货交易买卖平台成交,多采用混合指数定价,一直在改进指数编制方法论。

  1-9月,我们国家粗钢产量同比增长4.5%,这与我国基本建设的需求是否相适应?后期的调整方向是什么?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始推进建立钢铁产业集群,培育钢铁产业集群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促进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意义?是否应当通过相应的政策来控制和规范产业集群的发展?

  中钢协:今年中国钢铁产量出现了小幅增长,是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不是由钢铁行业本身决定的。我国新冠疫情迅速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并采取积极的经济恢复措施,有效拉动钢铁产品需求迅速增加。当前,中国钢铁市场实际的需求与生产现状基本匹配。中国钢铁消费强度的提升完全是依靠国内大循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非但没有为全球其他几个国家钢材市场带来消费压力,而且与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的繁荣,为其他几个国家钢铁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从今年6月份开始,我国已连续4个月粗钢净进口。1-9月份,钢材出口同比下降19.6%,进口增加72.2%,钢坯进口增长了近10倍。

  关于后期的调整方向问题,我们大家都认为,在当前生产和需求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全行业更要对市场形势保持清醒认识,把握好生产节奏,按需组织生产,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在满足传统用户消费需求的同时,盯住下业受疫情影响发生的转变,瞄准先进制造业、新兴起的产业、新型基建等新领域的专业化和特色化需求,逐步的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向创新驱动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长远来看,钢铁行业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应充分的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聚焦全方面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的根本任务,坚持加速推进绿色发展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两大发展主题,严控产能并依据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生产节奏,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加快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钢铁产能置换,部分钢铁产能向技术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能解决资源与市场错配的问题、区域产能总量与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不匹配的问题,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以此来实现装备升级和产能优化,实现钢铁生产与区域生产要素相适应、钢铁生产与区域环境和谐友好。

  对于钢铁产业集群的引导,要破除行政区划限制,从全国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兼并重组、布局优化工作,坚持减量化发展原则,通过置换整合退出一批零散产能和低效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要与创新、低碳、绿色相结合,鼓励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宝武集团与太钢联合重组后,最近又托管了中钢。中钢和宝武结合,他们的优势互补体现在哪里?下一步,行业兼并重组将如何开展?

  中钢协:近年来,尤其是2016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兼并重组的成功案例,如以宝武、沙钢、德龙、建龙、中信泰富等为龙头的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其中,宝钢和武钢于2016年强强联合成立中国宝武集团后,宝武又接连重组了马钢、重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尤其是采取四源合基金入主重钢后交出完美答卷,为国内钢企利用长期资金市场实施兼并重组提供了成功案例。

  最近,宝武又托管了中钢,重组步伐不断加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此次宝武托管中钢集团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宝武战略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要以成为“全球钢铁业的引领者”为愿景,打造亿吨宝武,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中钢集团主要是做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及产品贸易与物流、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等钢铁相关领域业务,是国内大型的跨国铁钢铁公司集团。如果宝武和中钢结合,双方势必在矿产资源开发、机械装备制造、贸易平台搭建、物流网络拓展、国际市场经营、钢铁生态圈建设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将逐步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和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推动兼并重组的关键目的是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钢铁行业综合竞争力。近几年,国家积极鼓励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希望形成若干家8000万吨级超大型钢铁集团、4000万吨级特大型钢铁集团,在专用产品领域打造一批专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此外,上下游产业链的兼并重组也是一个重要方向,这对提升钢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达到8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只有宝武1家,4000万吨级只有河钢、鞍钢、沙钢3家,专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主要有太钢、中信泰富等。钢协积极呼吁广大钢铁企业一同努力,主动作为,争取早日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对钢铁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据测算,能为钢铁企业减轻多少负担?

  中钢协: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钢铁行业享受到了金融、财税、交通运输、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为钢铁行业从疫情影响中迅速恢复起到了非消极作用。以被调研企业政策落实情况为基础,按大中型重点钢铁企业财务数据为依据估算,钢铁行业全年预计享受支持性政策红利约170亿元。金融机构对一些钢铁企业也给予了发行债券、增加贷款等信贷支持,为企业缓解金钱上的压力、渡过难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钢协:2020年上半年以来,中国宝武自主研发、生产的汽车电机专用中频高强无取向硅钢开始供货丰田汽车,这是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首次在日本生产的乘用车核心部件中使用“中国制造”高端电工钢板,此举也标志着我国电工钢的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多年来,中国钢铁工业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在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大、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用总体达国际领先水平的装备技术、持续改善的品种质量,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世界钢铁工业的进步。汽车用钢、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等产品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一些品种已实现由跟随向领跑的跨越,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显著提升。但我们进口的钢材中,仍有部分产品尚未实现自主可控,虽然数量不多,但多用于国内重点工程、重大装备、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另外,在装备制造领域仍有核心设备整装进口,其中的钢铁材料问题仍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

  下一步,中国钢铁工业将继续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开放合作相结合,以增强钢铁工业和上下游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借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以构建协同、高效、创新的钢铁产业生态圈为抓手,推进中国和世界钢铁工业升级。

  中钢协:“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动去产能、去杠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依法依规全面取缔“地条钢”,市场环境得到一定效果改善,资产负债率明显降低,企业效益屡创新高。中国热情参加并引领全球钢铁行业治理,钢铁去产能成果不仅使中国企业受益,也有效带动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得到了全球钢铁行业的认可。

  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供给侧改革不动摇,充分的利用制度有优势、市场有空间、产业有基础、投资有方向、改革有目标的有利条件,聚焦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这一根本任务,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两大主题,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等行业发展问题,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快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10月21日,四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项团体标准首次讨论会召开,请问这些标准的制定对钢铁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有何引导性作用?整个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体系的建设将如何展开接下来的工作?此外,在参与国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方面有哪些进展?

  中钢协:首先谢谢你关注我们在智能制造标准化领域所做的工作,这也是目前钢协力推的一项重要工作。

  1)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工作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次研讨的四项标准是第一批完成草案的项目,来自活跃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生产企业、设计院、信息公司、通信技术服务商,对负责起草工作的宝信软件、鞍信集团和金恒科技在前期做的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同时也对标准的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根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四个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智能制造标准的研制工作,将能够将行业领先的成熟技术和方法、具备智能制造能力的先进企业遴选出来,并将行业的优势能量汇聚在这样的平台上,共建共享共荣,推进整个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智能制造团体标准将以高质量的水准,为中国钢铁工业定义一个能轻松实现的智能化发展目标。

  2)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革命将有力推动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甚至影响未来生产的重新分布。钢铁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工作,是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体系细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指南的工作推进计划,将在两年内制定完成100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五年内完成200项智能制造标准的研制发布。在这个建设过程中,行业各方广泛参与标准研制,积极的献计献策,将有效提高标准的质量、影响力和认可度,这也是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线)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方面,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冶金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已经代表钢铁行业参与到IEEE智能工厂评价标准工作组《智能工厂评价通则》的研制中,接下来还会逐步参与到ISO、IEC、IEEE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标准编制中。此外,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以中国钢铁协会智能制造专项团体标准作为起点,培育孵化能够代表中国智能制造能力的国际标准。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