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公布

时间: 2024-07-29 03:58:06 |   作者: 台式平板

  代希光,男,汉族,1944年10月生,山东平度人,党员,平度市仁兆镇粮埠村村民。

  2022年3月30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代希光与儿子代吉奎来到村庄西面的无名烈士墓前,清理杂草,为烈士纪念碑描红,献上鲜花,这是代希光老人连续守护烈士墓的第62个年头。1944年出生的代希光,从小就听父辈们讲述无名烈士的战斗故事,年幼时的他就已经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深深牢记在心里。那时候,每年清明节,他都会跟着家里大人们或学校老师去给这些烈士们扫墓。代希光所在的村庄地处平度、莱西、即墨三市交界,是胶东地区有名的河里套革命根据地。1941年5月,南海地委党政军机关由祝沟大王头村南迁河里套的马军寨村、粮戈庄村(现为粮埠村)一带,开辟了河里套抗日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河里套抗日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了八个民兵联防,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民兵李茂香、李太楷、葛金昆三人曾出席胶东区民兵英模大会,每人奖励步枪一支、子弹50发、手榴弹四枚,并受到司令员的亲切接见。1947年,华野十三纵一一二团在莱西县张官寨村与部队发生激战,该团某连连长和指导员身负重伤,被河里套联防民兵救回平度市仁兆镇粮戈庄村,但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籍贯、姓名不详。河里套党组织把两位烈士安葬在粮戈庄村村西、大沽河北岸。

  当年,代希光的父亲参与了烈士遗体的安葬,烈士安葬没选老百姓的庄稼地,而是安葬在大沽河右岸的一块开阔地。父亲告诉代希光:“革命烈士活着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牺牲了安葬在大沽河旁,我们要好好纪念他们,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

  自1960年起,每年清明节和春节,代希光都坚持为烈士们扫墓。1965年3月,代希光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当兵期间,每次探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烈士墓看看,缅怀革命烈士。代希光时时刻刻以革命烈士的不朽精神激励自己,1970年退伍回家后,他在生产队辛勤劳动,于1980年加入中国。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由此,每年春节、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成为他固定的扫墓时间,其余时间基本天天都会到烈士墓看看,清除一下周围的杂草,给松树浇浇水,擦拭墓碑灰土……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义务为外地参观学习人员讲述革命故事,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他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青少年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把对先烈的敬仰与追思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传承红色基因,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青山埋忠骨,凛然天地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代希光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建议修缮烈士墓,开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2019年4月,平度市仁兆镇党委政府对烈士墓进行了修缮,立碑铭记,并在粮埠社区建立了河里套抗日战争展室。通过展板和大量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武器等实物,再现河里套民兵联防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的光辉历史,成为平度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对通往烈士墓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栽植了风景树,方便了各地前来瞻仰烈士墓的人们。此后,每年前来瞻仰学习的党员、医护工作者、学校师生、党政机关等群体络绎不绝,人们致垂首之哀思、燃缅怀之心香,深刻感受先烈英魂中蕴藏的精神之力。

  不忘历史,不忘先烈,才能走得更远。党龄42年,护墓62年,代希光用最纯粹的初心坚守着对烈士最崇高的敬意。自2021年开始,代希光每次去扫墓,都带上自己的儿子代吉奎。他说:“我年纪大了,让儿子一块来扫墓,希望可以把这份初心传承下去。”在代希光的影响下,粮埠村的村民们都纷纷加入到护墓行动中来。

  高奎西,男,汉族,1973年3月生,山东莱西人,莱西市社工和志愿者联合会会长、莱西市萤火虫义工大队大队长。

  “益”路无悔,奉献并快乐的公益人。2015年,高奎西在一次同学会交流中偶然得知,莱西养老院的老人普遍缺乏陪伴和精神关爱,彼时在莱西市还没有志愿服务队伍能够常态化开展关爱服务。一向热心公益的高奎西,马上组织周围的爱心人士,成立了莱西市萤火虫义工大队,主要服务内容是“为老服务”“为困难群体服务”。大队成立后,先后与莱西市社会福利中心、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等9个养老院结成服务对子,基本上每周都会组织志愿者给老人包爱心饺子、表演精彩节目、关爱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经坚持了6年多,累计活动260多次。他带领公益组织与莱西市沽河街道、院上镇、日庄镇开展结对共建,定期组织志愿者走村入户看望慰问残疾人、贫困老人、困境儿童等困难人群,赠送衣物和慰问品15万多元。

  高奎西先后考取了社工证、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格证书,随学习、活动的增多,他感觉自己能做的事情慢慢的变多。2017年至今坚持无偿献血,累计捐献全血21200毫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2017年他被聘为莱西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中队中队长,每周组织宣传、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献血者提供服务1000多人次。高奎西热心文化事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他组织志愿者组成40多支文艺队伍,在全市12个镇街、近100个村(社区)和养老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进万家文艺义演200多场次,把文化节目送到农村老百姓的家门口。

  2018年莱西市成立全省首个社工和志愿者联合会,高奎西当选会长,他协助有关部门统筹全市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力量,发挥联合会平台作用,探索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发动群众,群众参与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良性互动机制,开启了“社工+志愿者”融合发展的“莱西模式”,推动莱西市志愿服务事业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疫”往无前,挺身而出的志愿者。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在防疫力量吃紧的情况下,高奎西带领社工和志愿者团队挺身而出,奔赴社区和卡点协助执勤。得知各卡点的物资紧张,他组织志愿者捐款捐物,筹集价值44000元的防疫用品、食品等,带领志愿者穿梭在莱西市的高速路、国省道路口检查点和城区200多个执勤卡点,为一线人员送去补给。这次突发疫情让高奎西对志愿者快速有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应对突发事件、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做了很多总结和思考。

  2022年3月4日,莱西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高奎西连夜组织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带头奔赴疫情集中暴发的区域。他协助组织核算检验测试、录入信息、维持秩序,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坚守一线。同时他通过手机组织调度团队志愿者有序科学参与疫情防控,每天接打电线日至今,高奎西带领志愿者到高风险区域莱西七中、隔离酒店等卡点服务一线多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高奎西的身影。3月19日,高奎西接到隔离酒店求助信息,急需为医护人员搭建帐篷,他带领七名突击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起4个帐篷,为医务人员提供休息保障。晚上10点多高奎西在萤火虫疫情防控群里得知,马连庄一个17岁孩子因陪同突发急症的姥姥到莱西市立医院就医后无法回家,他同妻子一起赶往市立医院接上孩子,将其送到乡镇交界处公安卡点,和孩子一起在寒风中等了近1个小时,终于等到孩子的爸爸赶来。夫妻二人回到家已是凌晨1点多了。

  “义”不容辞,融汇大爱的带头人。独行快,众行远。高奎西深知,应对突发情况,只有充分的发挥好志愿团队的作用,才能科学有序助力疫情防控。3月4日莱西市疫情发生以来,高奎西先后组织、招募志愿者1300多人,成立了协调统筹、维持秩序、物资保障、物资运输、宣传报道、数据录入、后勤保障、安全保卫、青年突击9个小分队,有序投入工作。高奎西带领社工和志愿者参与核算检验测试、维持秩序、数据录入、敲门入户、购物送药、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工时近3万小时,他们不惧病毒,不怕吃苦,困了累了就在车里、帐篷里休息,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志愿力量和担当。

  防疫前线物资紧缺,高奎西发动志愿者捐款捐物,先后筹集3万多个暖宝宝、1200多套防护服、5000多个口罩以及牛奶、方便面、折叠床、毛毯等价值近30万元的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资,送到5个乡镇200多个卡点。得知日照医疗队一名女护士过生日,志愿者给她送去了生日蛋糕,让支援莱西的兄弟姐妹等感受到志愿莱西的温暖。

  平日里默默奉献,危急时挺身而出,高奎西坚守公益初心,践行志愿承诺,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推动志愿事业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高奎西先后获评2020年度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青岛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青岛市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萤火虫义工大队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莱西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中队被授予“山东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李文饶,男,汉族,1956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党员,山东省全威安保服务公司驻莱西市人民医院保安。

  见义勇为,勇救落水儿童。5月2日下午5时30分,莱西市人民医院保安李文饶像往常一样交班后回家吃饭。当路过莱西市月湖公园北门湖边时,发现岸边有人群聚集并且在岸边大声呼救:“快救人啊!有个孩子掉进湖里了!”

  李文饶听到呼救声后,曾经当过兵的他本能地向出事地点跑去。当他到达现场后,才发现离岸边三四米远的湖里有一个七八岁样子的儿童正在水中一浮一沉地不断扑腾着。看到此情此景,心急的李文饶连身上的保安制服都没有来得及去脱,顺手把手机丢在了岸边,就奋不顾身地冲着水温还很凉的湖水一跃跳了下去,下水后李文饶才意识到湖水水深能有三四米深。

  很快,李文饶游到了落水男童的身边,一把将孩子抱了起来,尽量让其头部露出水面,以免呛水呼吸困难或发生窒息。孩子由于求生的本能,死死地抱住李文饶肩膀,这给施救带来了极大困难,经过两次换气后李文饶才奋力把孩子拖到了岸边。由于自己年纪大了,在施救的短短十分钟时间里,李文饶明显感觉到了体力不支,但为了能将孩子救上岸,他咬牙坚持着游到了岸边。水面距离岸边近1米,体能透支的李文饶尽全力将孩子托举。这时,岸上的几名市民又迅速围拢过来把将孩子拖上了岸,李文饶见孩子已被救上岸,自己尽全力爬上了岸。

  这时的孩子已经浑身湿透,由于在湖中挣扎时呛了几口水并且佩戴着口罩,呼吸变得些许艰难,脸色被憋得蜡黄。李文饶见状立马上前给孩子摘下了口罩,这时孩子吐出几口湖水后,慢慢恢复了正常。而后又把顺手扔在地上的手机和被水冲落在湖中的帽子捡起后,骑上电动车就回家了。

  家属致谢,送锦旗表恩情。5月初的莱西天气虽然已经转暖,但早晚温差大,晚上的气温还不是很高,湖水的温度还很凉,上岸后的李文饶全身湿透,微风吹过整个人冻得浑身瑟瑟发抖。

  回到家后,在看到李文饶浑身湿漉漉、衣服上还挂着水草,儿子连忙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经过再三追问,儿子才知道父亲跳水救人的事情。由于交班时间只有半小时,李文饶考虑到还要马上返回工作岗位,时间又来不及,于是打电话向值班领导请假说明情况后,简单吃了口饭就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

  几天后,在莱西市人民医院保安中队,被救孩子的父亲李先生连连冲着李文饶表示感谢,“溺水儿童舍命救,见义勇为显真情”鲜红锦旗上的几个黄灿灿的大字,表达了获救孩子的家人对李文饶诚挚的谢意。“孩子回家后有没有恢复身体健康啊?现在怎么样了?”见面后李文饶一开口便向李先生了解孩子的现状。看到李文饶仍关心孩子的康复情况,李先生感动得落了泪:“是您救了孩子一命,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真的太感谢了……孩子现在一切都好。”接着说:“当天孩子回到家后满身湿漉漉的,衣服上还沾着的水草,原因是孩子太害怕了,不论我们怎么问,孩子都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孩子洗完澡以后情绪稳定了下来,主动和我们说了这件事,当看到一位爷爷下水救自己后,他就紧紧的抓着爷爷的肩膀,我和孩子妈妈听得心惊胆战。”面对李先生的谢意,李文饶却表示,“孩子没事就好。我这做的也都是作为一名党员和退伍军人和应该做的,这都没什么的。”

  退伍老兵,彰显英雄本色。李文饶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在山东某部当过五年兵,退役回到家乡牟平后,又跟随儿子来到了莱西。2年半前,他来到了莱西市人民医院当保安。事后李文饶回忆道,“当时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危险,孩子落水的地方恰好是个拐角处,游人比较少,现场呼救的几名游客也不会游泳。虽然年轻时在部队接受过专业的游泳训练,但现在已经65岁了,并不清楚自己身体能不能承受住。但是当时情况太紧急了,我不能见死不救啊,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一名退役老兵,不能管别人上不上,自己也要第一个上。”当时,李文饶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救上来,自己会不会安然无恙的上来,但在那一刻,他什么也没有想,义不容辞地跳了下去,赶紧将孩子救上岸。

  事后,李文饶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对他赞不绝口:“李文饶在年轻时当过兵,在我们与他日常的交往中,感到他总是将乐于帮助其他人放在第一位。下水救落水儿童这件事既让我们感到吃惊,又是我们意料之内的,毕竟这么大岁数了,还身体力行地为给我们上了一课,也让我们感到伟大确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平凡的人、平凡的话,却动人心弦,或许对于李文饶来说,多年的从军生涯,让守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慢慢的变成了了骨子里的一种信仰,救下这名孩子,对自己来说,只是应该做的。李文饶勇救落水男童的行动,充足表现了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更展现了一个平凡人见义勇为的伟大!

  柴庸琴,女,汉族,1977年8月生,山东平度人,青岛金馥隆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2013年,柴庸琴在深入考察市场的基础上,凭借着国家的惠农政策,在素有“果蔬之乡”的平度市仁兆、郭庄流转了近3000亩土地,建立了有500户社员的“金馥隆果蔬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该基地以“保护地生产”为主,采用“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全力发展西红柿、灵芝山药等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

  刚开始很多亲戚、同事、朋友反对,对她担着风险种植“不打农药不挣钱”的蔬菜很不理解,但柴庸琴坚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定要让现代人吃上天然无公害的放心蔬菜。为实现这一目标,柴庸琴坚持高端蔬菜定位,制定了远高于超市等行业标准的蔬菜检验检验测试标准,对本社成员的生产种植环节做全面质量把关,在社员蔬菜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合作社就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优先收购,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土壤造成的产品污染,柴庸琴采用新技术加大了土壤修复的力度,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的种植方式种植,并对病虫害防治则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手段,全方面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面对供不应求的状况,柴庸琴并没有放松对产品的质量的要求。有次,一所学校采购部分蔬菜,指明豆芽价格不能高于1.2元,柴庸琴的豆芽成本在1.4元,但她宁可亏本也绝不低价购入便宜豆芽来充数。“我们做生意不能只以挣钱为目的,宁可不赚或少亏,也不能掺假!”。在柴庸琴这里,保本或低于成本价卖出蔬菜不是新鲜事。她以“诚信树品牌”的执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基地也先后获评了“青岛市市控蔬菜基地”“青岛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单位”“国际风筝联合会指定专用精品生产企业”“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等20余项荣誉。

  2020年5月,平度市南村镇万家村菜农万清信因病致贫,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做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随后又在平度市工商联富硒协会的指导下,引种了抗氧化、耐储存、富含微量元素硒的有机大头菜,日子本来向好,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蔬菜购销商的车辆到不了地头,眼看着丰产的蔬菜卖不出去,他急得团团转。柴庸琴得知消息后,驱车从市内赶到万师傅的菜地。在查看了大头菜品质、产量等详细情况后,柴庸琴当即表示,按照当前市场最高价收购2万斤,剩余品相稍差的菜将积极联系有需求的单位、企业消化。闻讯,万师傅紧锁的眉头高兴地舒展开了。

  同年9月份,应届大学生们满怀理想抱负迈进大学校园深造,但是个别学生家长因疾病、车祸等原因,大学费用捉襟见肘。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迈进大学校门,《今日平度》报纸和平度市教体局联合发起“圆梦大学——关爱优秀寒门学子”公益助学活动。柴庸琴年少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得知信息后,第一时间捐助了3万元。多年来,柴庸琴始终以“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来激励自己,她关心关注,先后招收10余名困难群众、残疾群众到合作社工作,对有困难的员工经常交流谈心、给予物质帮助,让他们早日度过难关;坚持为平度市南村镇郭家埠后村的困难群众捐赠爱心;帮扶省级贫困村南村镇新王家庄村修建户户通捐款30万元……

  心中有大爱,柴庸琴常怀感恩之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之中。疫情期间,柴庸琴为平度市旧店镇捐款1万元;为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公安民警捐赠优质蔬菜价值24000元;为平度市南村镇郭家埠后村、凤凰屯、庙东村、大刘家村及旧店镇石家流河村五个村庄捐赠消毒液、口罩、红外测温仪等,累计价值2万余元;为平度南村金阳光环卫保洁公司捐赠果品及蔬菜累计3380元;为青岛泰航公交公司捐赠消毒液500公斤……她被父老乡亲亲切地称为“卖菜的爱心大姐”。

  柴庸琴在了解到当前平度市正在开展的信用体系建设后表示非常认可,她听说南村镇荆家埠后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为村民兑换物品时,便马上联系了荆家埠后村支部书记荆明叶,柴庸琴表示:“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能大大的提升村民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让村风民风更和谐,让村庄更加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你有什么难处尽管提,我全力以赴!”就这样,金馥隆果蔬专业合作社作为南村镇第一家助力信用体系建设的企业,与南村镇荆家埠后村联建共建,为荆家埠后村捐款2万元,并约定每年至少为村庄捐款1万元作为信用基金,同时根据信用积分为村里的蔬菜种植户提供不一样的等级的优惠政策,鼓励村民热情参加村庄志愿服务,为信用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打开了新局面。

  郭笑君,女,汉族,1987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党员,李沧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三级主任科员。

  “郭姐,又有人来给你送锦旗了!”正沉浸在案情分析中的郭笑君被同事的喊声拉回现实,看见3名穿着朴素的农民工兄弟正拿着一面“秉公执法高效,一心为民排忧”的锦旗向自己走过来,郭笑君赶紧起身迎了过去。“我做的都是分内工作,你们还花这个钱干什么!”她心疼农民工兄弟挣钱不容易。“郭仲裁员,我们就是想表达感激的心情,多亏了你啊,不然老板欠我们的工钱不知道要讨到何时。”连郭笑君自己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了,“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公正执法护民权,明断是非解民忧”、“依法为民解难事,真情温暖感人心”......仲裁院的会议室里都快挂不下了。

  因为与《武林外传》中大大咧咧又热心肠的郭芙蓉性格相似,同事们戏称她为“郭女侠”,但在面对当事人的时候,平日里嘻嘻哈哈的“郭女侠”却总是严谨认真、耐心细致。每次碰到不会表达自己诉求的当事人,她都耐心引导;面对很多不会填写申请文书的申请人,她都不厌其烦的手把手教着写。有一次,一位劳动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李沧区劳动仲裁院求助,因为一家三口都是聋哑人,且对法律、政策了解较少,遇到不解之处,三人互相之间手语、肢体表达较为激烈,郭笑君用手写、打字的方式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安抚情绪。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了解地清清楚楚了相关案情,郭笑君敏锐的判断如果单纯开庭裁决,可能会加剧双方矛盾,不利于纠纷化解,于是在当天就组织了庭前调解。调解中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互不退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郭笑君对双方耐心地开展说服劝解工作,最终通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沟通,促使双方成功和解,企业当场为劳动者结清3个月工资。事后,劳动者握着郭笑君的手不断打着手势,“虽然我看不懂手势的内容,但我知道那是最真挚的感激,让无声世界感受到了仲裁的温度。

  2021年的一天,仲裁院的立案厅里涌进来十几个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郭笑君赶紧安抚住大家的情绪,先让大家推举出几名代表,然后跟代表了解情况。原来是本地一家电子厂,因为要搬迁,不能继续雇用的32名工人要求的经济补偿与企业愿意补偿的数额不一致,过来请仲裁院主持公道。郭笑君认真记录下工人们的诉求和情况,工人们回去之后,她立即报告院长并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一是尽快与同事一起到企业进一步了解情况;二是重点做好工人代表的思想工作,防止事态升级;三是为了尽可能保障工人们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立案之前先进行调解。因为她深知,公司不配合的裁决书是冰冷的,劳动者的权益依然落不到实处,既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又考虑现实情况的仲裁才是有温度的仲裁。通过和同事们一个星期不懈努力的反复协调,最终厂家和员工达成一致,32名员工全部得以兑现补偿。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双减政策影响,李沧区部分教培机构普遍批量裁员,通过“提前介入调解模式”对5批群体性劳动争议,合计205件纠纷,在仲裁立案前先行调解,调解金额超过92万元,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2年春节前工作日的最后一天,郭笑君正准备下班回家过年,一名当事人来到办公室,这是一名厨师,因为老板欠薪申请仲裁,前一天郭笑君刚给他做出了裁决书,支持了劳动者要求企业支付其拖欠工资8000元的仲裁请求。但是由于这个案子在裁决过程中公司始终不配合工作,采用的是缺席裁决,案子在将来的执行中有几率存在较大难度。现在厨师过来就希望仲裁员可以帮助他向老板把钱要回来,之后他就要回陕西老家不回来了。考虑到如果现在要不回来钱,当事人还得一次次往返于后续的诉讼程序中,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大,郭笑君当即决定帮他试试。通过几次努力,对方老板终于接通了电话,一开始语气很冲,经过郭笑君一番耐心的劝解和政策解释,终于同意全部支付,但是由于老板人在临沂,又不信任厨师,不同意将钱直接转给厨师。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郭笑君想到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把对双方达成一致的内容固定下来,就可以解除老板的顾虑。于是郭笑君建立了3人的微信群,在群内召开视频会议,同时由另一名同事见证并全程录像,老板同意全部支付厨师8000元并当场转账,厨师也承诺收到钱后双方不再有任何权利义务关系。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但是看到劳动者脸上的笑容,郭笑君觉得比过年都高兴。

  自2011年从事劳动仲裁工作以来,郭笑君累计接待劳动者咨询三万余人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000余件,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共计5736万余元,是李沧区劳动仲裁名副其实的“办案状元”。仅2021年一年就办结案件349件,平均每天一件。她总说,群众利益经不起等待,为了能尽快结案,常常加班加点,利用上班时间集中精力开庭审理、组织调解,三百多篇的裁判文书,基本都是牺牲休息时间完成的。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她从不抱怨,因为对她来说,劳动者真诚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曾获荣誉:记三等功、李沧区“优秀员”、青岛市“人社服务标兵”、“最美人社人”荣誉称号。

  李宁,男,汉族,1981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党员,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城市废水净化处理不仅关系到许多行业的发展,也牵动着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安全。入行17载,李宁几乎日日与污浊废水为伴,致力于寻找废水净化处理最佳技术方案,跑现场、做化验、清污泥、加药剂、维修管道、检修设备,从恶臭熏天的污水管道到达标排放的一泓碧水,他用自己的手中的瓶瓶罐罐、仪器试剂,换取一方的碧水蓝天,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和守卫者。多年来,李宁结合实际在做的工作经验,取得10余项发明专利成果,其中2项专利已进行成果应用,实现了行业内公认的难降解废水如造纸废水、医药中间体废水、焦化废水、香精香料废水的稳定化达标排放,实现COD减排1357吨/年,氨氮减排237吨/年,总氮减排1240吨/年,总磷减排20吨/年。累计负责处理污水16亿立方,节约电费、药剂费成本30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理论实践结合,立足本职工作,全面服务一线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到了污水处理系统参加工作。同年,担任诸城银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工艺主管,通过调节污泥龄、用电避峰就谷等一些列措施,在出水稳定达标的基础上,实现了节能降耗,月节约电费约5万元;次年,担任调任济宁银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工艺主管,不断钻研印染废污水处理技术,引进含硫酸亚铁废酸,替代了原有硫酸亚铁的投加,最终实现吨水成本下降约0.2元。

  2008年,李宁调任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生产技术部主任,主要负责所属项目公司出水达标、设计研发及节能降耗工作,顺利完成了滕州项目加药技改、国电银河所属7个项目空气悬浮风机节能技改、德州项目斜板沉淀池改造转盘滤池等相关工作,为一线项目工艺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研发技术方面,李宁每年对青岛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维护,获得1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015年,依托企业申请的专利及其转化项目申请“专精特新”企业,获得通过;2018年,企业技术中心获评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作为技术中心的主任,李宁主持完成所属项目镰湾河、诸城、曹县、单县、济宁、德州、滕州污水厂出水提标改造方案,完成出水类五类、准四类提标改造方案设计,实现了出水标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节能减排,为当地的水环境改善做出较大贡献。

  植根一线基层,夯实安全基础,健康安全发展。在污水处理工作中,危险就像潘多拉魔盒,无时无刻的就摆在哪里,就等操作人员的一时大意来打开,收割污水处理人员的生命或健康。2014年,李宁主持建设了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基地。首先,立足于制度的修订和执行,从思想上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消除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对现场的设备设施进行清点改造,设立了有限空间作业演练操作台、高空作业救援演练操作台、刀闸操作模拟屏、脱水机房车间气体报警装置、危化品库等一系列设施,保证设备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各项规定,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实现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稳步提升,每年可对所属项目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员工全覆盖培训20余次。

  新冠疫情发生后,据相关卫生部门报道,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要求污水处理厂加大消毒力度,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病毒可能会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传播风险,这无疑让一线污水处理工作人员置身于危险的最前沿。作为一名老党员,李宁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小组,作出疫情形势下污水处理的方案部署。他连续三个月压缩睡眠时间,以高度紧张的精神和统筹全局的头脑,日夜坚守在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前沿阵地,全力以赴开展疫情下一线项目工艺稳定运行、出水消毒灭源等各项工作。他带领工艺员和化验员全套防护,高频率地按规范取污水样后进行水质检测,并针对水质各种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深入一线配合环保部门每天取出水化验粪大肠杆菌指标,又适时地根据现实情况,及时指导一线项目的工艺调整,确保各水厂的稳定运行及出水达标,形成了既全面防范控疫情,又坚守岗位保生产的工作模式,以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城市的碧水与净土,以别样的方式守卫着千家万户的安宁与祥和。

  认真钻研技术,精益求精,向技术创新要效益。李宁在工作中坚持学习,善于反思总结工作经验,作为一名技术管理干部,不断将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成果创新,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措施,先后为诸城银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济宁银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年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数百万元。2021年,完成了黄岛、滕州项目的碳源投加替代项目,引进复合碳源替代原有传统的葡萄碳源,每年节约碳源费用1000余万元。多年来,累计节约电费、药剂费成本30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他利用丰富的水务设计研发及节能降耗方面经验,独立拥有《一体化回用水设备》、《完全混合型氧化沟状微孔曝气生化反应器》、《一种用于降低水中总氮含量的化学沉淀池》、《一种水质模拟器》、《化学除磷加药系统》、《一体化回用水设备》等10余项专利权,分别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发表SCI论文一篇,《中国给水排水》、《环境科学管理》、《环境工程》、《科学与技术》《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各一篇,其中2项专利已经进行成果转化,在水务行业进行落地应用,实现了行业内公认的难降解废水如造纸废水、医药中间体废水、焦化废水、香精香料废水的稳定化达标排放,创造了极大社会效益。

  其中,李宁主持发明诸城项目AAO节能降耗操作法,即:调整三期进水点,关闭预缺氧进水阀门,开启缺氧池进水阀门调大,厌氧池进水阀门调小;同时,调整一二期风机开启控制参数,通过溶解氧控制风机开启,细化控制条件;调整二次提升运行方式,调整磁混凝加药;出水波动时尽量利用反硝化段降低出水总氮。通过上述技术调整,该项目2021年9月份吨水电耗为0.5493度/吨,比8月份下降0.0671度/吨,日均节省约电量5000度,节省电费10.66万元;药剂费9月份发生30.89万元,较8月份节省86.65万元。

  在黄岛项目中,污水反硝化脱氮处理用葡萄糖作为碳源,但固体葡萄糖药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反应速率低、投加不均匀等缺点。为逐步降低药剂费用,李宁带领技术团队开始着手寻找新型碳源。他根据工作需要,广泛选取市面上的新型复合碳源,主动在市场寻找复合碳源厂家,邀请厂家寄送复合碳源样品,进行药剂投加小试,选取性价比较高的复合碳源,并确定投加量。他先后对十余种复合碳源进行小试及中试,最终确定3种具有较超高的性价比的复合碳源。于2021年初,他开始慢慢地更换为复合碳源,在经历了系统超标、处理效率下降等多次反复调试,克服严寒及疫情双重外部困难的境况下,最终菌种驯化成功,出水总氮稳定达标排放。在此期间,他制定的复合碳源的小试及中试方案推广并沿用至其他项目,碳源替代项目年节约碳源费用1000余万。

  “全面无休,默默守护”是他的坚守,“一汪清水,潺潺长流”是他的信念,“不放过一滴污水”是他的追求,经过李宁的手中,让污浊不堪、泥浆翻滚、味道刺鼻的污水,变成清澈见底、没有异味、达标排放的清水,实现污水复清流。他始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自己,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实守护者和践行者,争当2030年炭达峰和炭中和的排头兵,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曾获荣誉: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员工、优秀管理干部、滕州市水利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创新能手、青岛工匠、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

  刘高利,男,汉族,1981年8月生,山东莱阳人,党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西海岸领军人才、山东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摘下外科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刘高利曾在青海省和鲁西南率先开展了“左心室成形+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并首次成功实施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他在救治急性梗死严重机械并发症室间隔穿孔、急性二尖瓣肌断裂及左心室室壁瘤,特别是对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如果说心外科手术是外科领域的皇冠,那么David手术就是皇冠上的最璀璨的“明珠”。David手术即“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这种手术主要是针对患有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刘高利说,心脏的主动脉根部如果形成了动脉瘤,则有可能随时破裂,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主动脉根部相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心脏瓣膜,在传统的手术中,心脏瓣膜会连同病变血管一并被置换成机械瓣或者生物瓣。“传统的手术方式有一些弊端,比如置换生物瓣膜后,因血流动力不足,瓣膜仅有15年~20年的期限,期满后患者需要再次手术;置换机械瓣膜的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药物,这种药一旦服用过量可能会造成脑溢血,而用量不足则会易引起血栓形成,而且对于女性来说,服用抗凝药时还不能孕育孩子。”刘高利介绍,作为解决上述这些弊端的新术式,David手术可以在替换主动脉根部时保留心脏瓣膜,提高了患者生活品质。目前该手术在国际较大的心脏中心才可以开展,但手术例数不多。自2016年1月至今,刘高利和他的心外团队已完成36例David手术,手术效果都获得圆满成功,填补省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刘高利的高水平手术技术,也引来外省患者前来求医。2016年6月,西安的张女士查询得知刘高利能够做David手术,便与他取得联系,希望他能为她的50多岁的母亲实施David手术。刘高利为老人成功实施手术,目前老人仍身体良好,高质量生存。

  急性主动脉夹层,一分钟一条命。主动脉夹层堪称最凶险的疾病了,这类手术也是刘高利在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进行外科博士后手术培训时学习的重点。曾经有位从基层医院转过来的急性A型动脉夹层患者,情况十分危急,这个手术24小时死亡率高达50%,并且在后续的时间死亡率以每小时1%的速率递增,国外报道称手术死亡率可高达30%。这种手术最可怕的就是出血,而患者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无疑更增加了急症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性。当患者女儿了解这些危险后慌张得说话都不连贯了。她说自己是父亲捡来的孩子,靠父亲打石子抚养长大,老人经历了太多的生活艰辛,却尽力给与了她全部的父爱。她说她不顾一切一定要救父亲。这份浓于血缘的父女真情深深打动了刘高利,于是他决定带领团队冒险一搏。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准备了两套手术应急预案,并尽可能考虑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风险。长达7个多小时的手术很顺利,并且出血不多。当术后的老人生命体征平稳返回监护室时,女儿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对刘高利说:“谢谢您,让我还能再叫声爸爸”!那一刻刘高利满足了,因自己的付出延续了亲情的传递。

  2018年,刘高利来到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外科。他说,海的宽广和来自大家的各方支持信任,让自己的技术空间更开阔。刘高利开创了青岛二次冠状动脉搭桥的先河,他带领科室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修补,心室室壁瘤切除/左心室几何成形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外科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的技术突破。2018年心脏外科手术量同比增长118%,刘高利团队获得西海岸心血管外科发展突出贡献奖,2021年刘高利带领他的团队完成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901例,挽救了一大批急危重症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命,为岛城和周边人民的心脏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朴金梦,女,朝鲜族,1990年1月生,吉林永吉人,青岛京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导游。

  2022年3月份,市文化和旅游局收到一封来自一位72岁退休老人魏女士的感谢信,来信感谢其带团导游员朴金梦(导游证号:ODI8428M)。信中讲述了朴金梦在带团过程中服务细致入微、热情周到,在旅客遇到生病、物品丢失等突发事件时,能千方百计为游客排忧解难,尤其是当老人得知朴金梦的父亲不幸感染新冠,仍强忍着悲伤和担忧,为大家尽心尽力地忙前忙后时,她被其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所打动,老人信里写道“我极为感动,情不自禁提笔给文旅局写了这封感谢信”。在感谢朴金梦导游的同时,她也向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表示感谢,肯定了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导游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为表扬典型,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市文化和旅游局于3月24日对导游员朴金梦在全市旅业进行了通报表扬,希望全市导游员和旅游从业人员能够向她学习,利用导游这个窗口不断传播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展现青岛旅游的良好形象,共促文旅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份她带桂林旅行团期间,某日凌晨,团里一位老人魏女士突然肚子疼地特别难受,朴金梦悉心询问,观察情况,反复询问老人的感受,确定需不需要到医院就医。在老人表明了自己不需要去医院的前提下,朴金梦找来医药箱准备给老人找药,但是老人对很多药物又过敏,她就主动在清晨出去给老人买药,那个时间很多药店还没有开门营业,她一个人在异地的街头东奔西跑了几个小时,还是没能买到老人的药。她内心十分焦灼,想尽快减轻老人的病痛,因为担心老人的身体随时会出现状况,她又打车赶紧回到老人身边,在联系旅行社把事情上报的情况下,她用她仅有的医学知识给老人按摩,按摩一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老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身体逐渐恢复,渐渐地好转,其实这样的情景在她当导游的若干年头里已发生过很多次,而她每次也都是以这样的细致入微的态度去给游客送去抚慰和温暖。朴金梦说,她看到这样的老人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名合格导游应坚持的职业操守。

  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老人魏女士,而老人也在朴金梦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得知,朴金梦的父亲感染了新冠肺炎,朴金梦在与家里的电话多次忍不住偷偷啜泣,这个场景多次被魏女士看到。对父亲的牵挂担忧并没影响她的服务的品质,反而她还用更加投入、更加细心的态度为团里的游客们服务,游客们对她的服务的品质交口称赞。魏女士表示十分感动,她说在这名年轻导游的身上看到了敬业、奉献的宝贵精神。

  这样的精神一直支撑着朴金梦在导游这个行业日复一日地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汗水。2019年,朴金梦在带金沙滩一日游旅行团期间,在石雀滩冒着危险救下一对来青岛旅游的外地游客,她说“对游客旅游最重要的是安全,保证游客安全也是一名导游员最大的责任”。正值8月,台风“利奇马”突袭青岛,在石雀滩赶海期间突然涨潮,一对母女被困在海边的石头上,潮水很快涨起来,淹没了回沙滩的石头,孩子两岁多,因为赶海抓螃蟹太过投入没有注意到涨潮,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海水淹没了回沙滩的路,不知道下一脚会落在石头上还是海水,当时孩子妈妈的脚划破,不知道怎么是好,非常的害怕,潮水涨的很快,没有游客敢过去,朴金梦丢下背包,脱下鞋子一路小跑争取时间,边跑边寻求旁边人帮助,用她学过的救生知识大声告诉其他游客拉手连成一条线固定住重心,她自己却冲进大海把孩子接住,递给旁边帮忙的大哥,然后拉着那位妈妈的手一点一点回到岸上,朴金梦和几位帮忙的热心游客手拉手争取时间救下了那对母女,那对母女对朴金梦十分感谢,得知朴金梦是一名导游后,更是对她赞不绝口。上车后,朴金梦也听到了游客们对她赞许的掌声,虽然那对母女不是朴金梦旅行团里的游客,但她见义勇为的精神给外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青岛导游树立了标杆典范。

  朴金梦深知对导游这份职业光有热爱是不够的,还要下苦功夫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提升服务质量。她经常根据团内的游客情况、天气情况等,对旅行团线路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定制内容会兼顾到团内的老人、儿童的喜好和特点,确保游客最佳体验。为帮助游客拍出满意的照片,她还自学摄影知识,让每位游客来青岛都玩得尽兴、不留遗憾。业余时间,她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和法规及地方性旅游条例,规范服务的同时也学习怎么样更好地维护游客的权益。她认真学习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禁忌,是为了在讲解的时候给游客们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视角,给游客们宾至如归的服务的同时也让游客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见解。

  朴金梦说“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是我作为导游员的基础要求”。朴金梦在导游工作中表现出的一贯的敬业奉献精神,使她经常收到游客的表扬,从业5年从始至终坚持“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职业意识,收到上百封游客表扬信。因其高超的服务技能,她在今年3月份被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全市旅业通报表扬,因2022年志愿到莱西参加防疫工作,表现优秀,被评为“莱西优秀志愿者”。

  陈志宏,女,汉族,1953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党员,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八大峡社区居民。

  在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八大峡社区,七旬好婆婆陈志宏悉心照顾患病儿媳4年余的故事已传为街坊邻里的佳话,她用自己全部的爱陪伴着儿媳从病痛中走过,用行动诠释着博大、无私的母爱。

  病魔突至,平静生活不幸打乱。原本,陈志宏一家过着平常又幸福的生活。陈志宏儿媳名叫王雅楠,与陈志宏儿子刘栋是高中同学,两人相识二十多年,感情一直要好,大专毕业后便顺利地进入婚姻殿堂。小两口结婚以来琴瑟和鸣,王雅楠孝敬父母、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在儿子出生后,又一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一家人相处得融洽和谐,日子过的温馨幸福。

  但生活总是充满着未知的变数与意外。2018年,王雅楠常感头痛难耐,经诊断为脑胶质瘤Ⅲ期,属于高级别胶质瘤,其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恶性程度高,严重时或危及患者生命。消息一出,这个小家庭原本平静的生活一下子都被打乱了。

  为防止手术感染,脑部手术前需要剃除头发。得知这一情况的刘栋,在妻子第一次手术开始前,便率先去剃成了光头,希望妻子能够勇敢乐观地配合治疗,直到现在他也从始至终保持着光头的造型,想通过这一种方式为妻子加油打气,告诉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会一直陪伴着她。不仅如此,为了有更好的身体照顾妻子,也为了鼓励妻子,刘栋开始坚持长跑。在王雅楠第一次手术康复后,刘栋也尝试带着妻儿参加马拉松活动比赛,与孩子一起身体力行地激励妻子战胜病魔。

  母爱如春,多年一日悉心照顾。王雅楠确诊病情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刚上幼儿园,大多数都是她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如今所有家庭事务全落到了刘栋身上,刘栋一边要照顾卧床妻子、照看年幼孩子,一边又要维持一家人生计,辞掉工作留在家中也显然不是办法。

  这些情况都被婆婆陈志宏看在眼里,“我这媳妇之前,人漂亮,性格好,也能干,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现在病成这样,我实在不忍心。她是我的儿媳更是我的女儿,照顾好我女儿就是我的责任”,陈志宏说。为了让儿媳得以康复,也为了让儿子安心工作,陈志宏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照顾儿媳的重担。

  王雅楠得病后,因脑部肿瘤压迫导致语言神经和视觉神经受损,她的生活起居离不开他人的协助。多年来,陈志宏为了照顾雅楠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才迷迷糊糊上床。一天不落的,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洗洗刷刷、搭配用药,协助儿媳吃饭、擦身、换衣服,帮助做康复训练,她每一天都过得很紧凑。同时,她还要帮忙照看好孙子的饮食起居。在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悉心照管过程中,陈志宏为了不给雅楠增加思想负担,她总是面带微笑,陪着儿媳聊天,讲讲以前有趣的事,常逗得儿媳妇高兴得合不拢嘴,邻居见了都是举大拇指称赞:这样的好婆婆哪里去找。

  为控制胶质瘤的发展、转移,雅楠每日需服用的药物有很多种,除治疗癌症的靶向药以外,还有各类五颜六色的养护肝脏药片,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想要记住并快速分辨这些药物都不是一件易事,但四年来,陈志宏将这些药品的每日服用剂量、用法都熟记于心,天天都会按照医嘱将每一顿的药片都分配好。

  2022年初,由于长期脑组织受肿瘤压迫浸润引起神经功能的损伤,王雅楠的右侧身子出现了偏瘫症状,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导致她吃饭睡觉上厕所,甚至是洗澡洗脚都需要有人照顾。婆婆陈志宏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俺这一个孩子那么爱干净,我也得让她何时都干干净净的”。3月底,雅楠病情恶化,陈志宏寸步不离的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水送药,擦屎擦尿。姨婆婆说过,当时雅楠拉了,姨婆婆还没反应过来该如何处理,陈志宏第一时间直接就伸过手去,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嫌弃。如果不说,谁会相信这不是亲妈,谁会相信这只是婆婆呢,所有见过的人都说这简直比亲妈还要亲才能做到如此了。

  可陈志宏一直患有腰伤,自身也有很严重的高血压和风湿病,照顾体重比自己重很多的儿媳,可谓是难上加难。但陈志宏从来就没因为自己的身体耽误过照顾儿媳王雅楠,也从来就没给雅楠任何不好的脸色看,永远都是温声细语的体贴入微的照顾。每一次,她戴着护腰带,忍着腰伤带来的剧痛,咬牙坚持跪在床上为儿媳更换尿布、擦拭身体,绝不会让儿媳多戴一分钟的脏尿布,每次给儿媳擦洗完,陈志宏都会累得满头大汗。同时,陈志宏天天都会变着花样地为儿媳做可口的饭菜,一匙一匙地喂她,看儿媳吃饱饭后,才会心满意足的去吃饭。

  无怨无悔,全程陪伴求医问诊。70岁的老人本该是安享晚年被人照顾的时候,而现在为了这个家庭无私地付出着。刘栋谈起母亲这些年为家庭的付出,几度哽咽。说起自己的婆婆,王雅楠也是连称多亏了婆婆,“人家都是儿媳妇伺候婆婆,自己却是婆婆反过来伺候儿媳妇,这几年都是婆婆做着吃做着穿,多亏了婆婆照顾,才活到现在。”街坊邻里也无不赞叹陈志宏的坚强,言语间满是敬佩。

  脑部胶质瘤疾病的康复过程是漫长的,陈志宏和刘栋几乎每月都要带雅楠去北京、济南等各大医院做复查、跟进治疗方案,偶尔刘栋忙于工作无法脱身,便由陈志宏带着儿媳去医院,她自己跑上跑下地为儿媳手续。为了让儿媳得到更优秀的治疗,2021年5月,陈志宏在刚做完腰部手术未完全康复期间,就陪同儿媳一起去北京复查,每次复查结束回到宾馆都不顾自己的劳累,先整理好雅楠的换洗衣物,让她能够舒舒服服地休息。北京天坛医院、济南肿瘤医院和山大医院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婆媳俩的脚印,陈志宏总是事无巨细地咨询大夫并做好记录,亲力亲为地参与每一次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过程,全程陪护每次的放疗、化疗以及两次开颅手术,从没耽误也从未拖延过一次的病情检查,也正是陈志宏的悉心照料,雅楠虽病痛缠身却精神情况依旧很好。

  尽管陈志宏看上去还算硬朗,但随年纪的增长,体力已经明显不支。这些年,陈志宏一直陪同在儿媳王雅楠治疗康复的路上,带着腰部的伤痛,只能一步一挪。因为病情,王雅楠左边视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几乎看不到东西了,对方位也没有了具体感知。为了鼓励儿媳,陈志宏跟雅楠半开玩笑的约定,婆婆做雅楠的眼睛,雅楠做婆婆的拐杖。这话听起来虽然像玩笑,但事实确实如此。所有目睹过两人在医院里并肩蹒跚的缓缓脚步,无一不为之动容。儿媳王雅楠的朋友说:“身为陪同一起去过北京和济南的旁观者,深知陈阿姨的不易,也深深被陈阿姨的所做感动和感激着,雅楠此生最大的福分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婆婆……”

  不遂人愿,雅楠怀未尽心愿离世。在疾病面前,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未必一定会有结果。在雅楠病情恶化转入医院后,陈志宏衣不解带的在医院里照顾了王雅楠一个月。但世事无常,2022年5月2号下午,雅楠还是离开了这个她深深眷恋的世界,也未能履行“以健康的身体和无尽的孝心来孝敬婆婆,感谢胜似亲妈的婆婆陈志宏无怨无悔的爱与付出”的殷殷心愿。在雅楠病情恶化期间,大夫已经告知陈志宏要提前准备好雅楠的后事,陈志宏不顾自己照顾雅楠的劳累,也不顾自己身体的情况,跑遍青岛大大小小的寿衣店也要给儿媳置办上最好的。所有的细节问题都考虑的特别周到。王雅楠的离开也给了给陈志宏不小的打击,在雅楠离开后的几天里,一直都是睡不着,每天红肿眼睛,只因放不下儿媳王雅楠,一想起便是锥心之疼……

  最美婆婆陈志宏多年如一日,把儿媳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寸步不离地悉心照料着她。虽天不遂人愿,但陈志宏的爱与照顾相信一定温暖了雅楠最后的生命时光……

  李建玲,女,汉族,1970年5月生,即墨区北安街道兰院村长直院网格村民。

  早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51岁的李建玲就起床了,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给丈夫穿衣洗漱,再忙着做早饭、整理家务……自2011年丈夫患病以来,李建玲每天都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的。十余年来,她用内心的坚守兑现着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妻子”和“儿媳”的内涵,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诠释着人间真情。

  灾难突至,坚强担起家庭重担。李建玲的丈夫名叫孙安先,两人自结婚组建家庭以来,婆媳关系和谐,夫妻感情和睦,育有一儿一女。作为妻子,她贤惠体贴、恭敬长辈;作为母亲,她慈爱善良、教子有方,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贵在其乐融融。李建玲曾认为自身会平淡幸福的度过这一生,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2011年7月,患有高血压、肾衰竭的孙安先慢慢地眼睛开始失明,后又突患糖尿病,每天需要吃大把的药片,并且要定期做透析维持生命,高额的医药费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重担也就压在了李建玲身上。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她既要抚养年幼的孩子,还要侍奉年迈的公婆,更要照顾生病的丈夫,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经常会因生活的艰难而独自流泪,但哭过之后,她又马上振作起来,提醒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为了公婆、丈夫和孩子,一定要坚持到底,就这样,李建玲在一次次的自我鼓气中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细心照顾,患难中彰显人间真爱。人们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面对病重的丈夫,李建玲却做到了不离不弃。由于李建玲自己也曾做过手术,至今身体里还有一块钢板没有取出,因此有时一些简单的护理动作也会让她觉得力不从心。但她仍尽心尽力照顾,每天帮丈夫擦洗身体、按摩,天气暖和的时候带丈夫出去晒太阳,洗衣做饭整理家务,得空时出去工作几个小时以挣钱补贴家用,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事情,一做就是十一年。令李建玲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20年的1月29日,那天是孙安先需要做透析的日子,当时正值疫情暴发,前一天的雨雪天气使地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出行十分不便,打不到车的李建玲冒着严寒独自骑着电动三轮拉着丈夫赶往医院,路上摔倒了十几次,身上磕出了淤青,她偷偷擦拭了眼角的泪水,便继续拉丈夫赶往医院,原本半个小时的路程硬生生的走了三个多小时。邻居们都说,孙安先上辈子一定是积了大德,才找到这么好的老婆。面对乡亲们的赞扬,李建玲只说“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她不仅是一个好妻子,还是一个好媳妇。自从公婆相继病倒,她每天清早起来都要为公婆准备爱吃的早饭,在公婆卧床不能自理的时候,也是她日夜侍奉在老人床前,老人吃喝不便她就亲自喂水喂饭,老人不方便洗澡她就每天用毛巾给老人擦拭身体,老人上厕所不便也是她替老人抹开塞露、换洗沾满粪便的衣服,悉心照料无微不至,直至2021年公婆离世。

  关爱邻里,为村庄发展贡献力量。李建玲是个热心肠,平日邻里之间有什么困难,打声招呼她就能去帮忙。“村里都明白我们家的情况,村庄和大家对我们家也都很照顾,我们也不能光享受不付出,帮村里做点事也是应该的。”作为胡同里的巷长,她以身作则,将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被评为了“美丽庭院示范户”,她积极鼓励村民们清理大街小巷,为营造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李建玲用不离不弃的相守、无微不至地照顾,朴实无华地诠释着“妻子”二字的深刻内涵。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